首页 国际合作 学在海外 正文

剑桥大学暑期在线课程总结-信管1803邱紫璇

发布日期:2020-09-03  作者:  阅读量:[]

大家好,我是信管1803的邱紫璇,非常荣幸有机会经历并和大家分享这一段意义非凡的学习经历。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的短期交流项目——剑桥大学暑期在线课程。由于一直有出国读研的打算,所以我时常留意学校官网上的合作交流。六月下旬,我刚好看到了这个项目,一方面时间为8月3日到8月23日,且学校和师资力量都是行业顶尖的,这无疑是充实暑假的一大良策;另一方面,恰逢疫情,不用远赴英国,避免了调时差等麻烦,所以我果断报名了这一性价比极高的项目。幸运的是,雅思要求不算高,5.5就可以通过。这三周的学习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授们开阔的眼界和创新的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我。最终,个人成绩最高的三位同学获得了教授的推荐信,而由我校和烟大共同组成的C组也有幸被评为了优秀小组。下面我将就这次交流项目内容做总结与心得分享。

一、基本规模

众所周知,剑桥大学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坐落于英国剑桥。其与牛津大学并称为牛剑,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其学术能力与教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剑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前身是一个于1209年成立的学者协会,可见其文化底蕴之丰厚。

此次项目我们通过ZOOM平台进行直播授课与交流,跨越七小时的时差,连线的那一边是远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教授们,包括Alan教授、Gavin教授、Richard教授等;而这边是来自河南和山东地区各高校的“学生”们,将近一百二十人,被分为五个小组,进行共同学习以及之后的小组协作。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群体中也不乏非大学生身份的人。以我们组为例,有两位来自烟台大学的老师和一位已经参加工作多年并今年开始自主创业的济大学长,可见学之无止尽。每节课都会有来自南洋理工的助教李博士负责两头的沟通,以及来自施强集团的各班班主任在场旁听,以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

二、课程学习

课程内容包括了创新创业主题、英国文化主题、商务英语、领导力创新课程、职业规划等方面,因为英国人的习惯是周日休息,所以这些课程都是集中安排在周一到周六,而周日则是邀请三个行业大佬分别开展了三场讲座。

课堂气氛非常自由,我们可以随时将想法发送到聊天框中,与教授进行互动,教授也会积极回应,同时每节课也会留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进行答疑,对于我们的问题,教授都会一一耐心解答。

其中,创新创业主题作为这次交流项目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专题,是由Alan Barrel教授主讲。Alan教授已经是八十多岁了,但能明显感受到他的思维活跃程度远远强于我们所定义的老人,甚至是大多数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他在第一节课带我们“云”游了剑桥,从历史文化到校园设施,也算是填补了一些碍于疫情无法亲自拜访剑桥大学的遗憾。“World without border”是Alan在后面的创新创业环节强调的一句话,其实这不仅仅是限于经济领域,文化也是一样,正如我们这次交流项目,也是两个文明在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在Alan第一次布置的论文,我们组分配到的命题是中英教育系统的对比,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我通过各种平台不断查找文献、检索信息,也观看了一些相关纪录片,从各方面进行对比,再结合自己不同时期的上课模式,也更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感受到world without border的意义。

另外,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位教授——Gavin和Kirsty。首先不得不提Gavin令我个人艳羡的学术履历:数学、科学和法律教学经验,正在攻读数学、地质学、埃及学、天体物理、犯罪心理学等。最后两个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所以在我的印象中,Gavin的出场必定是自带光环。当然,为了切合此次项目的主题,他教授的是领导力创新课程,包括对于一个团队组织的激励机制和对于个人的激励机制,而我作为一个近似悲观主义者,通过课堂讲述和提问互动环节,也能受到一定的鼓舞。负责英国文学专题的Kirsty虽然和我们只有一课之缘,但她分享的文化和传达的思想也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去年暑假,一部叫Orlando的电影令我辗转反侧了好久,这部女性主义题材的文艺片是根据作家Virginia Woolf的同名作品改编,而V正是Kirsty最喜欢的作家。所以当她提到这位优秀的作家和其作品,并谈论自己对于女性主义的理解时,也给了我极大的触动。

三、小组presentation

中英两国的大学教育,除了上课师生间相处模式的差异,作业形式(论文+小组作业)是另一大不同。其中小组作业是我们极其不擅长但又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两次的作业形式。这也是我想将小组presentation单列出来说明的原因之一。所有小组需在一周的时间内准备一个课题,探讨在后疫情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小组演讲人结合幻灯片独自进行8到12分钟全英汇报,最后是教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环节。在这之前,我也是小组作业的极力反对者,和朋友讨论这个话题时,得知有这样一个理论: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仔细想想,话糙理不糙,国内的学生普遍沟通能力不足,缺乏合作精神,导致小组作业分工极不平衡,“头重脚轻”。相对而言,英国的大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这次小组presentation中,教授和助教都多次强调了小组合作考量在最终评分中占的大比重。作为组长,我不可避免地要最优化地分配工作,要让所有成员各司其职的同时,保证作业高效地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小组合作两大坎:积极性和有效沟通。好在我们小组各成员有共同的愿景,内部有一定的凝聚力,并且分工较恰当地对应了个人的能力与兴趣,分工、时间线明确,沟通也及时,最终大家都高效地完成了任务,而我们组也拿到了非常好的成绩。

总而言之,在这为期三周的学习中,课本知识学习微乎其微,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确实是有很大提升和拓展。在听课时,我也会时常感受到自己英语能力的局限,但经过这段时间,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也能看到明显的提升。此外,除了个人能力提升,我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接触到了非常优秀的项目老师们,从教授们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了英国文化。这些收获对于我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也期待在两年后,我能成功去往英国继续求学,进行更加切身的文化体验。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电话:0531-82767404 邮编:250022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电话:0531-82767404 邮编:250022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